沙坪獅藝之源
獅子舞從漢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從宮廷娛樂走到民間,至今獅子舞的演變也著朝代的變遷,從北到南在中國各地,各民族的風俗習慣,也有許多與獅子舞有關的 活動。舞獅由北傳至南,獅子的造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。到了後清中國南方舞獅的活更是盛行,在廣東省佛山與鶴山地方,也就是(瑞獅)醒獅的發源地。
鶴 山獅源起於鶴山縣之源,鶴山地廣人傑,才人傑出者眾多,談論獅藝源起,鶴山獅藝(鶴山獅型)開山鼻祖馮庚長師祖,獅藝界無人不曉,据知當年馮公啟蒙學藝於 佛山獅藝之源,後因其才藝智能,創藝自格一家,後人慕名而取鶴山獅號代之,但今誰人能肯定鶴山之獅藝全以此型(鶴山獅型)為準,至今廣見鶴山獅藝源流之脈 統,各脈支流各有异系。
文化藝術,薪火相傳,承先啟後,鶴山獅藝源創於鼻祖馮公庚長宗師,但從馮公師祖開宗自今,後傳脈流多支,吾等因念師祖呂公新堯宗師,藝承於鶴山沙坪之源,且不想混鶴山獅藝之總名,而不釐清道統,為了標明立萬,故此取名沙坪呂派獅藝源流,祈望我脈後輩記以此號為正。
我派開支於師祖呂公新堯宗師,呂師公藝承於馮庚長宗師入室弟子呂寶行宗師(鶴山大坑崗村)門下,呂師公早年在新加坡開枝散葉,呂公授徒於何公啟成師祖。
何公啟成師祖仙逝之前訓言:但望我等後輩能發揚光大我脈正統獅藝。陳紹箕師為發揚先輩的傳承功德及飲水思源,為了紀念呂公宗師及承何師祖的心願,為尋根追溯本源,淵遠流長然若遵循,往後本脈開技認宗,且以呂公新堯師祖為開宗之祖。
年於癸未年十二月十二日(2004-01-03)沙坪獅藝中心,在新加坡慶祝成立典禮。並取 ”沙聚獅城傳技藝、坪集寰宇揚名聲”。 成立沙坪獅藝中心的宗旨,秉承前師精粹,啟後往開相傳。
修養 (忠、正、毅、勇、智、誠、和、禮) 八德為基。
習操 (雷、探、中、半、下、直、上、察、登山、下平陽、七節伴丹練) 並以口訣一探、二察、五展、八起獅、登山、下平陽、七節伴丹練。十八路正統鼓典為本。
實練:功架斜前伏、肘開兩旁撐、運氣順暢呼
移步架不起、穩馬踏實行、手肩腰胯動
使力帶勁發、以意帶神形、投入論真感
鼓樂配獅舞、人獅合為一、還我本是獅
後傳學者技藝品德兼修,兩者缺一不得其實,祈望本門正統獅藝一脈相傳發揚光大。
門訓家規
(一)遵師重道、同門相協 (不欺師滅祖、孝忠之悌) 忠
(二)承傳道統、光宗門脈 (不亂本溯源、正揚師譽) 正
(三)勤學苦練、心專無雜 (不中途而廢、毅志練心) 毅
(四)敢承得失、以勇破障 (不畏失败者、勇者無懼) 勇
(五)能容乃大、包涵忍讓 (不自大為是、大智若愚) 智
(六)謙實研學、明心見性 (不貪瞋痴狂、精誠所致) 誠
(七)彼善量宏、圓融相處 (不背後傷人、和皆融恰) 和
(八)培養品修、崇尚八德 (不藐視亂道、禮儀廉恥) 禮
忠堅不移志心定 正氣浩然蓋長天
毅力勤奮創偉業 勇承優劣襟懷坦
智慧交織竅通冊晰 誠証謙學得真傳
和時和人和天地 禮教修身品自高
鶴山獅特征
1、豐富的神態。主要表現為“八情”:即喜、怒、驚、樂、疑、醉、睡、醒。這是馮庚長觀察貓兒戲鼠而創造的獅藝風格之一,也是鶴山獅藝最顯著、水準和價值最高的藝術風格,成為鶴山獅風行全球各地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2、獨特的舞步。馮庚長把貓的動作與獅的性格巧妙結合,配合上述的“八情”創造出特色鮮明的鶴山獅步型,動靜分明,形象逼真,惟妙惟肖,並在舞獅過程中融 入和加插民間故事、傳說的內容,創作出“獅子滾球、喜神戲雄獅、雄獅慶豐年、猛獅鬧元宵、雙獅戲繡球、登山遇青、雙獅會、樵夫遇難、少俠戰雙獅”等節目, 深受群眾歡迎,富有較高的欣賞價值,被獅藝各門派所爭相摹習(佛山黃飛鴻武術館及東南亞的武術館均列入學習教程)。
3、威武的獅型。馮庚長把佛山獅型加以改進和創新,使獅子形態威猛,再配上額頭上的“王”字,顯示不怒自威之態。鶴山獅型經過一系列改動,獨具一格,成為 廣東兩大主要獅型(佛山獅和鶴山獅)之一,不僅盛行于鶴山及鄰近地區,且風行東南亞及歐美各地。早年,有客商專門到鶴山大量購買獅頭供應新加坡、馬來西亞 等地,現在新加坡獅團採用的獅頭,也多為鶴山型。
4、強勁的鼓點。舞獅講究配合,尤其是鑼鼓節奏的配合非常重要。為此,馮庚長根據表演的需要,獨創出一套雄壯威猛、鏗鏘悅耳、節奏感強的“七星鼓”法。現在行家只要一聽到“七星鼓”響,就會說“鶴山獅來了”。